close
其實在初期的時間(大約8-10週),
我就已經有在維持運動的模式。
我都是採用跑步機的快走模式 🚶♀️🚶♀️,因為不能奔跑,
所以平均快走40-50分鐘,維持速度6.6km。
在時間內,坡度會適當的從0_3_5_7👉5_3_0做調整。
增加我的心肺有氧狀態,心跳維持130-140之間。
時間限制很大,還要顧大寶/工作/市場買菜/做寶寶食品
加上這胎詭異的初期症候群(脹氣/嘔吐/嗜睡/頭暈)
真的讓我沒體力忙得不得了。😭😭
所以一周也只有找得到1-2次的時間點,
可以讓我冒個汗排毒。
在做初期產檢超音波時候,
醫生有確定我的胎盤著床位置正常。
沒有前置胎盤問題以及出血問題,
才開始決定回到運動狀態。
中途(11-16週)因為一場小意外😱
讓我苦了一個月沒辦法正常行走/坐著/躺著
因為懷孕,中西醫都無法對症下藥,只能熱敷和休養。
也中斷了運動只能休養當個傷兵 🤕🤕🤕
我也看著我那堅持的腹肌線開始沉淪
被二寶撐大肚皮曲線開始慢慢消失……😭
當然...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……
孕婦追求的不應該是曲線,而是一個健康的體態。
只是突然又要變成圓滾滾的肚子,
我還真的有一陣子的低潮,不太能適應……😂
沒錯,在第16週產檢完畢後,連醫生都說 :
「你狀況不錯,妳可以繼續維持你孕前的運動,
做重訓跑步也可以...很好啊,除非妳有宮縮不適或出血狀態一定要停止,
你依然可以妥善的維持運動。」
這句話簡直讓我像🐯🐯🐯出閘的猛虎。🐯🐯🐯
哈哈哈……
等到16週半,一回到正常身體狀態後,
我開始Call out說「我要運動啦」,為健康把關。
有朋友說 : you're crazy woman.
我說 : 如果我不運動才真是會Crazy.

首先,先放上肌肉圖讓大家認識一下!!!


##17週##
因為一陣子沒運動,要恢復肌耐力訓練,
必須確保慢慢喚醒身體的記憶,
不能一下過度使用肌肉,容易拉傷或是挫傷哦。
本次先舉行舒緩的基本核心和彈力帶運動。
@下圖為範例 :
(1)彈力帶_手臂,肩膀,腹部核心

(2)調整骨盆後傾

(3)瑜珈墊_鳥狗式(核心/平衡)

(4)瑜珈墊_爬行(核心/手臂/下腹)

以上這四種動作,
都需要慢慢的做20下,
每個動作三輪再換下個動作。
例如(1)做20下,然後休息30秒~1分鐘,再繼續做(1),總共做完三次的(1)。
中間休息1分30秒,接著做(2)……以此類推。
等四個動作都做完,大概也是一個小時的時間。
這些步驟都必須遵守「慢慢做原則」
因為成為孕婦後,我們的腹部力量會被寶寶分散,
加上孕婦不能有高間歇性的換氣,體溫過高及心跳加速,
這些狀態會影響胎兒的健康。
所以,
「慢」……才是孕婦有氧運動的精髓。
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■
@以下是我的運動記錄
(1)彈力帶


這個動作的重點在 :
雙腳微彎不用太硬直不能過度使力
身體前傾頭朝下,背部仍然要讓脊椎成一直線
不可駝背或拱胸。
手臂向前上方伸展(向超人飛飛🙋♀️🙋♀️的概念)
手臂是貼著耳朵姿態。
手收回的角度大約回到臉頰旁邊。
另外一隻手只需緊靠在大腿旁。
左右手向上伸展算一次,做20次。
(2)夾臀調整骨盆


這個動作的重點在 :
雙腳直立站好,手叉腰,背部挺直看前方
僅"屁股往後推",但是上半身身體不能往前傾哦。
最後收回用"往前夾緊屁股"的概念即可。
夾回的時候,肚子和身體不能跑到前面哦。
記得……「上半身永遠保持原姿態不要動」。
做20次。
(3)鳥狗式


這個動作的重點是 :
跪姿和手肘位置中間要呈現90度的正方形
背部需要保持平坦不能拱腰拱背
伸出左手時,右腳往後平直的伸出
肚子腹部要收緊。
動作都要慢~慢~伸展,製造核心平衡感。
伸展出來後要停止維持2-3秒,再慢慢收回。
平均伸展出或回,數4-5秒。
左右手伸出算一次,做20次。
(4)爬行式


這個動作的重點是 :
膝蓋的跪姿要偏後方,身體稍微前傾撐起
從側面看並非90度跪著喔。
然後腿部屁股夾緊不動,雙手開始慢慢往前爬。
也不用爬的太前傾,大約爬向前兩個手掌位置即可。
然後再慢慢爬回,手掌要有點協助推回的力量。
腹部核心要夾緊。
前後來回,做20次。
這個動作有點像玩"腹部滾輪"的概念

以上是本次的訓練重點。
如果體力可以的人,可以採30下,做三輪回。
建議循序漸進,不一定要每次次數多。
可以採分批時間運動,累積次數。
例如 白天做一套,下午做一套,晚上做一套
這樣一天下來,各項運動也累積將多次的一個循環
(假設您真的有這麼多體力和時間,哈哈哈🤣🤣🤣)
孕媽咪們,一起加油喔。
😍😍
(End)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